盛夏时节,麦浪翻涌,金穗飘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乔勒潘乡迎来小麦收割季。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来回穿梭,新收割的麦粒从割麦机宽宽的“喉管”里喷流而下,每一粒都滚烫灼手,承载着农户弯腰播种的希望和土地无声的馈赠。
谁曾想,数月前,125亩待收的麦田因劳务纠纷差点“夭折”。
丰收图景下的矛盾“卡壳”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秋播的黄金时节里,阿某经同村介绍受雇于赵某,当时田埂上的野菊正开得热闹,两人蹲坐在田垄上商量着。
“总共125亩地,每亩70元,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犁地播种任务。”赵某边比划边提要求。
阿某连连点头:“没问题,我干这行好几年了,你就放心吧。”
谁也不会料到,这场口头约定会在半年后变成针锋相对的争执。
“按照约定,我早就完成了小麦播种,你咋能不给钱呢?”阿某无奈地看着对方,殊不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向赵某索要劳务费了。
赵某蹲坐在地头,看着自家麦苗稀稀拉拉,皱着眉说:“你自己看看这小麦长势,显然就是播种压根没达到要求,导致小麦减产,还想要劳务费?”
三次催讨无果的阿某越想越憋屈:作为一家老小的顶梁柱,家里的柴米油盐、冷暖酸甜,桩桩件件都压在他的肩上……随即揣着记工本走进了英吉沙县人民法院乔勒潘人民法庭。
而此时的赵某,正盘算着要不要请收割机。往年的这个时候,他早该和农机手定好时间了,可今年看着自家麦田里明显稀疏的麦秆,他的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如果亩产真比别人少,除去成本可能还要亏本,这劳务费咋给?”
一个要讨回血汗钱,一个要挽回损失,原本还算和睦的乡邻,就这样在金黄的麦浪边,成了对峙的双方。
酷暑下的麦田勘证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烈日炎炎,乔勒潘法庭法官热依汉古丽·如则刚调解完一起婚姻纠纷案,正在法庭门口送当事人离开。
“我找热法官给我主持公道……”气喘吁吁的阿某朝着法庭的方向边走边说。
看着阿某的汗水从两鬓落下,打湿了衣角。热依汉古丽劝慰道:“不着急,进来慢慢说。”
书记员阿卜杜韦力·阿卜杜瓦伊提将阿某引进调解室,随手递上一杯凉茶。
听完阿某的控诉,热依汉古丽随即拨通了赵某的电话。“阿某播种的时候根本没用心,麦苗长得稀稀拉拉,和人家正常播种的地比起来,差太远了!”电话那头,赵某情绪激动地向法官说道,“他应该赔偿我的损失,要不然就对小麦地进行评估。”
一边是劳务费,养活一家人的生计与希望;另一边是一年的收成,承载着一年的踏实与期盼。面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热依汉古丽深知,机械裁判难以真正化解矛盾,而且一旦对小麦地进行评估,不仅不能快速解决问题,还会增加双方当事人诉累。
为查明案件事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热依汉古丽首先安抚了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随后带领阿卜杜韦力,在炎炎烈日下深入涉案麦田。
阳光毫无遮挡地炙烤着大地,脚下的土地被晒得滚烫,每走一步,鞋底都传来滚滚热气。
热依汉古丽和阿卜杜韦力顾不上酷热,弯下身子,在麦田里仔细观察小麦植株的密度、生长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走访周边农户,了解同期小麦种植情况,请教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详细记录下每一个关键信息。
几经周折,法官对案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联动调解里的互谅和解
一直以来,“法庭﹢村委会”的创新调解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诉累,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面对眼前的劳务费纠纷,一支由法庭联合乔勒潘乡六村村委会主任及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调解专班迅速组成。
调解室内,热依汉古丽拿出走访时记录的笔记和拍摄的照片,在两位当事人面前摊开:“赵某,你看这片麦田和隔壁老张头家同期播种的,行距和植株密度差距其实并不大。但阿某在播种深度上确实有些地方没把握好,这可能影响了出苗率。”
赵某梗着脖子:“我说吧!就是他的问题,我这减产的损失谁来赔?”
热依汉古丽轻轻摇头,耐心地解释道:“咱们先算笔明白账,阿某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按照法律规定你拖欠工钱肯定不对。但如果能证明减产和他的工作失误有关,他也得承担部分责任。现在评估减产损失费时费力,最后结果还不一定让双方都满意,不如咱们坐下来商量个都能接受的方案?”
阿某攥着衣角小声嘟囔:“那我干的活儿也不能白干啊。”
热依汉古丽转向他,语气柔和:“阿大哥,咱们庄稼人都知道,土地不会骗人。你播种时要是能多和赵某沟通标准,也不至于闹成这样。如果你愿意主动承担部分责任,赵某心里也能平衡点,这事儿才有转机。”
“2024年,阿某帮我家犁地,那可是个实在人。赵某,你承包这么多地,乡里乡亲的,为这点钱伤了和气,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村委会主任起身走向赵某说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拉大锯”,赵某率先松口:“那我最多给4000元,再多真拿不出来。”
阿某盯着地面沉默良久,突然抬头看看赵某:“行,就4000元。这一次播种没有及时沟通,我也有责任,以后干活儿一定多问清楚。”
眼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热依汉古丽很快出具了一份调解协议:“那咱们按手印签字,这事就翻篇了,今后咱们在劳动中一定要多沟通、多协调。”
“叮……”阿某手机提示到账4000元。
三天后,收割机的轰鸣声在赵某125亩麦田里响起,一颗颗炙热的麦粒流进粮箱。